【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日廣譽遠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復投資者稱,自2022年4月1日起,公司安宮牛黃丸(精品系列、鐵盒裝)零售價格調整為:980元/丸,安宮牛黃丸(精品系列、木盒裝)零售價格調整為:1680元/丸,原因為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據悉,這已是廣譽遠今年以來的第2次提價。上一次為2022年1月15日,其對安宮牛黃丸(雙天然)(3g/丸)零售價定為880元/丸。
近期,經常聽到中藥漲價的消息,如九芝堂、同仁堂、華潤三九、中新藥業、太極實業等企業的部分產品均已經提價。其中今年1月,九芝堂向客戶下發調價通知,旗下20余種中成藥提價,市場對中藥板塊預期改善繼續升溫。
據悉,九芝堂上調旗下21個品規中成藥的供貨價或零售價,涉及六味地黃丸、逍遙丸、安宮牛黃丸等產品,部分產品漲價幅度高至30%。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出廠價上調12%。北京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3g*1盒)將售價從780元提至860元;華潤三九于2021年底表示將上調安宮牛黃丸出廠價。
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多地
中藥材市場(年)指數呈13%-15%的漲幅。其中以毫州市場漲幅較高,達14.91%。此外根據相關報道,安徽亳州中藥材市場里2600多種中藥材品種,其中超過60%的品種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而在漲價的中藥材中,以地黃售價漲幅較高,達293.93%,目前價格在每公斤50元至58元不等。
對于中藥為何漲價,業界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供不應求、綜合成本和消費升級,以及競品之間的比價效應等都可能是引起產品上漲的原因。
華安證券研報指出,中藥材價格指數自2019年以來不斷提高,尤其是2020年后,季節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多因素擴大供給缺口等多因素助推價格不斷提高。整體而言,今年以來中藥材仍在掀漲價潮。
但也有人士認為,中藥材漲價,正傳導到下游藥品端。“中藥材漲價增加了下游藥企原材料采購成本和經營難度。大企業依靠資金優勢和成本管控,終端漲價,消費者買單。小企業卻將面臨成本和品牌的雙重打擊,日子更難過。”該人士說道
此外,有人析人士表示,中藥材普漲導致中成藥生產成本普遍上漲。其指出,中成藥的生產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中藥材原料的成本大幅提高,其次是輔料以及包裝成本和用工成本的上升,各類成本疊加,從而導致中成藥價格持續居高不下。該人士預測,2022年預計中藥材價格仍將在高位運行,并將成為中成藥生產成本上行的關鍵因素。
對于破解中藥材價格上漲之困局,有業內人士建議,一、應聯合多部委建立中藥材價格檢測調整機制,完善相關法規;二、促進中藥材規模化、機械化種植,進一步引導建立規模化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在基層推廣中藥材合作社經營模式;三、拓展中藥材高質量新興產區;四、重點打擊中藥材領域炒作行為,在建立價格監測機制的同時,出臺打擊中藥材領域炒作行為的相關細則等。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