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防疫政策調整,各類藥品需求量明顯增加。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中強調,2023年要抓好十三個方面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全力以赴做好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保供。為加快緩解買藥難問題,不少藥企迅速調整至滿負荷生產狀態。而制藥企業“開足馬力”背后,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也引起了擔憂。揮發性有機物(VOCs)就是其中典型。
事實上,一向被賦予“高精尖”光環的制藥行業,在環保問題上卻從未缺席。如某制藥公司曾一度因VOCs排放被投訴,在六個月內連收3張罰單;又有某醫藥公司被走航監測發現VOCs超標排放,被處以罰款近70萬元。據悉,在藥品尤其是
原料藥生產的蒸餾、離心和干燥等環節都會產生大量VOCs,從業人員也表示:“痛點就在于,制藥行業VOCs排放點位多、成分復雜、處理難度大。”
排放限值方面,2019年《制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7823-2019)》印發實施,有效扭轉了行業此前無專門標準可依的局面。按照要求,制藥行業共需要控制TVOC、甲醛等在內的12項主要大氣污染物(詳見下表)。另外,該標準專門提出了VOCs無組織排放要求,指出制藥企業應采用密閉的作業方式,并配置完善的VOCs收集凈化處理裝置。

繼能夠成熟解決廢水排放問題之后,制藥企業VOCs排放問題近年來備受主管部門關注,而因其“無組織排放”的特點,導致很多中小藥企無從下手。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經調研發現,目前制藥業界大部分企業對于無組織排放密閉、收集、處理情況并不理想,有些小企業甚至沒有開展設備密閉和無組織廢氣收集。根據調研情況估計,整個行業的無組織排放約占VOCs總排放的40%左右。
此外,各地方為加強對制藥企業VOCs排放的監督工作,也紛紛拿出了方案。如鄭州市生態環境局,為便于各級督察執法人員掌握涉VOCs行業監管要點,出具了重點行業現場督查及監管要點手冊。針對醫藥行業,手冊中共明確45項必須及鼓勵執行清單,包括含VOCs物料臺賬、物料存儲、液體儲罐、生產設備與管線、集氣系統和廢氣處理設施、治理設施等等。
“制藥企業VOCs治理涉及排放點多、管道多,很難避免跑冒滴漏的問題。所以管好VOCs,不僅要可靠的設備、管道,還需要先進的管理水平”,從業者坦言道。整體而言,VOCs當然有辦法可治理,關鍵還在于企業的選擇。據悉,上述連收3張罰單的企業,已經投入1億多資金用于提優改造,花大力氣進行整改后,現已經能實現廢氣全部收集處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