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生物醫藥為我國生物經濟優先發展的四大重點領域之一?!?ldquo;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順應“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新趨勢,發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要重點圍繞藥品、疫苗、先進診療技術和裝備、精準醫療、檢驗檢測等方向,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強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增強生物醫藥高端產品及設備供應鏈保障水平。
制藥裝備(圖片來源:制藥網)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人才的引進,資本的加碼,以及在人口老齡化加劇大背景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已按下“快進鍵”。有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將達20萬億元,其中生物醫藥產業潛力有望達到8萬億元。
為了加快藥品上市的速率,降低人工成本,以及爭取早日實現“雙碳”目標,國內的制藥企業也越來越講究效率和節能減排,基本人停機器不停,整個產業的智能化步伐正不斷加快。
例如,近些年眾多傳統制藥企業正加速智能化轉型。2023年4月,百年藥企重慶科瑞制藥智能化建設項目一期工程開工,該項目是公司“十四五”期間規劃的重點投資項目,建成后將全面提高裝備技術水平,建成數智化、智能化、柔性化的高端制劑生產平臺,實現醫藥商業、醫藥工業、醫養健康全產業鏈高質量運營。
東北制藥近年來聚焦智能生產,加速轉型升級。公司2018年經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入遼寧方大集團后便在推進數字化進程。2019年,東北制藥宣布完成醫藥智造產業園整體建設,各項生產工藝數據實現了自動控制,生產穩定且公開透明可追溯。在數字化“智造”模式下,東北制藥重點產品在國內外市場銷售優勢明顯,其中,吡拉西坦國際市場銷量尤其亮眼。
再比如,跨國藥企也正擁抱中國數字化轉型戰略機遇,如勃林格殷格翰積極推進其中國生物制藥生產基地向“智能工廠”邁進。同時,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已實現碳中和的工廠,并計劃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包括更新迭代能效比更高的設備、引入新型技術、優化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統等,以影響整個上下游供應鏈。
在業內看來,生物醫藥過去主要以擴大生產制造為發展目標,下一階段將會發生改變,企業需要積極擁抱數字化、智能化,使得整個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得以提升。就生物醫藥產業的智能制造而言,其包括設備的自動化、工藝的數據化應用、全球供應鏈的智能化,乃至整個產供銷體系的數字化聯動等。
政策端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加快智能化轉型升級。根據《“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面,將采取的其中一個方向便是圍繞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環節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補齊短板;進一步開發應用先進制造技術和裝備,提升關鍵核心競爭力,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不斷強化規?;腕w系化制造優勢;貫徹落實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部署,推動醫藥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但也需要看到,當前,我國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在生物醫藥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挑戰。不過隨著AI技術、網絡化技術的蓬勃發展,業內認為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將為生物醫藥產業轉型發展帶來更大的契機。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