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 干細胞研究新技術與新工具的開發,對解決由器官損傷、衰老等導致的器官功能障礙至關重要。近年來,干細胞研究發展如火如荼。
干細胞研究的不斷突破賦予了再生醫學新的視角和發展方向,隨著3D打印、基因編輯、生物材料等多個領域的發展,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器官再造等新興領域出現,再生研究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大,形成了生物學與醫學深度交叉融合的再生醫學。進入21世紀,隨著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生物技術不斷突破,干細胞研究不斷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交叉融合,革命性地改變了再生醫學的研究范式,并將帶來生命健康領域的產業變革。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干細胞治療廣闊的應用前景,全球干細胞行業迅猛發展,干細胞研究及應用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生命科學與醫學發展的重要指標。公開資料顯示,全球大多數發達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干細胞產業的發展,并認為干細胞產業將是帶動未來生物科技領域的重要支撐,且都出臺了比較完整的干細胞產業政策體系,甚至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
我國近年來也正在不斷加快推進干細胞領域的應用研究,如2015年,中國國家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試點工作,加強干細胞基礎與轉化方面的投入與布局。2019年我國首次將基因治療藥物、細胞治療藥物寫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鼓勵類目錄當中。國家《“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也布局干細胞治療新技術。此外,我國還成立了國家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
在國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續上升的背景下,我國干細胞科技和產業經歷了從較不規范到全規范、從模糊到清晰,產業發展態勢從弱到強的軌跡。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9年,我國干細胞醫療市場規模從62億元增長到785億元,復合增速達到32.59%,遠高于全球增速。此外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已申報、注冊的干細胞研究項目超過860個,整體上,中國干細胞研究已經邁入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轉折階段。
此外根據數據預測,到2024年,我國干細胞醫療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根據分析,目前中國有上億級別的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千萬級別的阿爾茨海默病患以及血液腫瘤病患正等待著更積極有效的治療,未來隨著監管政策的明確以及相關藥品的獲批上市,我國干細胞產業的市場潛力巨大。
另外,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年,借鑒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我國干細胞新藥研發進展與監管路徑已逐漸明晰。比如,在監管制度方面,為鼓勵干細胞產業發展,明確干細胞按藥品、技術管理的“雙軌制”監管,其既可作為醫療技術申報備案,也可作為藥品申請上市,為干細胞的臨床轉化提速。該人士預計,未來5至10年,我國干細胞臨床轉化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