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期以來,國內一大波利好來襲!包括:多地“認房不認貸”政策頒布,財稅部門宣布減半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證監會圍繞合理把握融資節奏、規范股份減持行為、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公布了一系列舉措,國家發改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預計后續會有一攬子政策加快出臺、加緊落地,進一步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醫藥賽道回暖,券商:四大細分有望獲得超額收益(圖片來源:制藥網)
受此影響,周一各股指出現較大幅的上漲。截至9月5日收盤,滬指上漲1.4%,深成指上漲1.41%;創業板指上漲0.85%。兩市成交量開始放大,北向資金凈買入68.84億元。券商認為,A股的反彈時刻已來臨,而醫藥作為集消費屬性和科技屬性于一體的賽道,也將迎來回暖行情。
實際上,從醫藥基金(指主動醫藥主題基金和以醫藥股為核心重倉股的主動權益基金)凈值來看,近日已有回升之勢,僅在數個交易日凈值的漲幅可高達8%。拉長時間看,有醫藥基金甚至從上半年開始就逆勢突圍,在上半年波動行情下取得了逾8%的超額收益。
對此,券商普遍認為,當前醫藥板塊已到了較為合適的布局時機。具體來看,賽道上的四大細分有望獲得超額收益。
其一,創新藥。
創新藥具備科技屬性,隨著集采常態化、醫保談判等政策的推進,本土新藥騰籠換鳥有較大成長空間。同時,隨著本土創新藥企業研發實力的提升,出海值得期待。此外,政策端愈發注重鼓勵創新,利好創新藥產業蓬勃發展。賽道上,“硬科技”屬性突出的企業值得關注。
其二,創新器械。
與創新藥一樣,創新器械也有科技屬性,隨著利好政策支持醫療器械設備創新升級,國產創新器械進口替代的步伐將加快,以及加速出海。同時,帶量采購政策預期迎來緩和。具備不斷推陳出新能力、有望持續實現進口替代的醫療器械企業值得關注。
其三,中藥。
消費屬性強是中藥的特點,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消費水平升級,以及中藥政策紅利不斷出臺,疊加企業經營周期共振,中藥板塊整體處于景氣上行周期。券商建議重點關注兩大方向:其一,品牌OTC+國企改革;中藥創新藥,看好管線布局及商業化能力強的公司業績提速換擋。
其四,眼科等高端醫療服務,也具有較強的消費屬性。
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放開,終端需求持續修復,眼科市場有望持續擴容。券商認為,民營眼科醫院在政策促進下未來大有可為,內生增長+外延擴張能力可期。此外,醫美賽道也具備高景氣,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張,預計2030年將達到6382億元。并且與發達國家相比,未來醫美滲透率仍具備較大提升空間。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