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企業新聞】CRO企業睿智醫藥10月25日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8.46億元,同比下降18.02%;歸母凈利潤-4120.38萬元,同比下降104.03%。其中第三季度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89億元、-1942.79萬元,分別同比下降16.39%、129.08%。
據了解,公司業績由盈轉虧主要與業務調整有關。2022年3月,公司宣布將小分子CDMO(醫藥研發生產外包組織)業務出售給了同業公司博騰股份,同年6月又將益生元業務剝離,核心業務調整為CRO/CDMO業務,主要包括化藥業務板塊、藥效藥動業務板塊、大分子業務板塊等。而在公司2022年的營收中,就包含益生元業務的營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業績下滑以外,近一個月內公司還有多位高管離職,且以個人原因為主。10月9日,睿智醫藥原首席財務官(CFO)王奎提交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10月13日,原副總裁曾憲放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而2022年底至今年年初,睿智醫藥剛宣布對管理團隊做調整,將現有幾大業務板塊的leader提升為公司高管,其中就包括曾憲放在內。
另據業內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睿智醫藥的CEO和董事長均至少換過3次,可見人事變動之頻繁。
資料顯示,睿智醫藥前身為睿智化學,成立于2003年,以化學CRO起家,后來逐漸將其業務范圍擴展到小分子CMO(醫藥合同生產組織)、大分子CRO、大分子CDMO領域。
2018年,公司借殼上市,彼時正處于創新藥產業發展迅猛階段,CXO行業景氣度高,對此,為提升競爭力的睿智醫藥積極擴產,相繼升級改造上海張江的大分子CDMO生產設施,建設江蘇啟東大分子CDMO基地等。
但從近年業績來看,公司表現并不如意。2019年至2022年,睿智醫藥營收分別為13.28億元、14.82億元、16.91億元、13.27億元;扣非凈利潤為1.19億元、8289.87萬元、-4.22億元、-6.07億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公司均未完成重組時的業績承諾,2021年開始就陷入了由盈轉虧的局面。
就行業環境而言,公司曾在2023年半年報中指出,2022年以來,全球醫藥行業進入階段性調整,融資環境發生變化,影響到部分創新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和產品管線進度。由于CRO/CDMO行業與全球制藥行業發展以及新藥研發投入密切相關,創新藥市場的融資環境變動將會傳遞到CRO/CDMO行業,會對CRO/CDMO企業的訂單獲取產生一定影響。
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賽道上也有一些企業業績放緩甚至下跌。如CDMO頭部凱萊英前三季度營收為63.83億元,同比減少18.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1億元,同比下降18.77%。昭衍新藥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也出現同比下降48.17%,達3.28億元。
不過,對于接下來CRO行業的表現,華安證券研報表示,數據顯示2023年8月全球生物醫藥融資規模環比改善,融資金額為20.54億美元,環比上升24%。疊加加息預期放緩等因素,CRO行業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恢復。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