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其中跨國公司購買中國企業研發項目也不斷增多,數據顯示,2023 年以來有 70 多起,成交額近 400 億美元。相關人士表示,中國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有很多有利條件,歡迎跨國制藥企業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投資,購買更多的本土企業研發項目,為中國患者提供更多更先進的治療手段。
據了解,近年來,很多跨國藥企紛紛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如跨國藥企武田相關人士表示,中國對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市場。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醫療體系日益完善,人們對獲得高質量藥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醫療監管環境也取得長足的進步。這將助力武田這樣的跨國藥企更快地將創新藥品帶給中國患者。
武田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正在實施的“拓維中國”戰略,意味著武田的每一個開發項目都能在華同步推進。據了解,坐落于上海的武田亞太研發中心深度參與武田的全球新藥研發。當前,武田亞太研發中心已實現關鍵臨床實驗100%參與,早期實驗參與度約50%。
跨國藥企阿斯利康也積極加碼中國的布局。據悉,近期阿斯利康正式宣布上海成為其第五大全球戰略中心。中國上海將成為除英國劍橋、美國波士頓、美國蓋瑟斯堡和瑞典哥德堡四大以研發為主的戰略中心之外,又一集研發、商業及生產運營為一體的全球戰略中心,成為阿斯利康全球戰略、研發及長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同時,阿斯利康也將以上海作為細胞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發基地,與中國創新合作伙伴一起積極推動在該領域的廣泛合作。
阿斯利康相關人士表示,中國創新在重要藥物的全球研發和生產中扮演關鍵角色。對于阿斯利康而言,中國市場至關重要。
拜耳也是較早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之一。近年來,拜耳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如去年,拜耳在中國布局的創新中心——拜耳·亦莊開放創新中心在北京揭牌啟動,同時,拜耳影像診斷北京工廠正式啟用。拜耳作物科學與杭州錢塘區政府簽約投資超過3億元的杭州新供應中心建設也在2023年順利啟動。
而德國默克集團7日在位于達姆施塔特市的總部發布2023年業績報告時,相關人士也表示,中國是默克的戰略市場,默克愿繼續在華投資和發展。該人士還表示,對默克在中國的業績和市場地位滿意,認為中國市場將持續為企業帶來發展機遇,默克愿繼續在中國投資并拓展業務領域。
波士頓科學也積極加碼在中國的布局,據悉,3月27日,波士頓科學在中國的生產制造基地,即位于上海臨港智造園十期C10的工廠舉辦了廠房建設開工儀式,標志著波士頓科學距離實現本土自產的目標更近一步,持續加碼本土化戰略。資料顯示,波士頓科學生產制造基地于去年10月正式簽約落地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特色產業園。布局自有產線、加速本土生產是波士頓科學立足上海、全面落實本土化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人口眾多,是全球大型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健康領域的需求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中國有關部門都在積極研究和探索從生物醫藥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支持創新藥產業發展的政策,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正是這一切有利條件吸引了一眾跨國藥企在中國的布局與擴大投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