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醫藥行業是受市場關注的熱門賽道,今年以來,一些抄底資金在悄然入場,部分醫藥ETF市場持續增長,此外,機構對相關醫藥公司的調研也從未停止。
從機構調研來看,今年以來,機構保持對醫藥板塊高頻次調研力度。有數據顯示,截至6月20日,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和電子為今年以來機構調研熱門的三個行業,且在每個月的調研中醫藥生物始終保持在前列。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醫藥類公司共接受機構964次調研,接待機構數量達2.15萬家,其中邁瑞醫療、新產業、華東醫藥、長春高新和愛博醫療5家公司受機構青睞。
其中,今年以來邁瑞醫療累計接待機構調研家數超500家。邁瑞醫療對調研機構稱,目前公司已經建立了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業務線,并在微創外科、心血管等領域持續擴大布局力度,逐漸成為向醫療機構提供醫療設備、體外診斷試劑、高值耗材等整體數智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未來還將繼續橫向拓展更多的新業務領域。
從業績上看,邁瑞醫療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為93.73億元,同比增長12.06%;凈利為31.6億元,同比增長22.9%。公司表示,在海外方面,邁瑞醫療通過并購和自建的方式加快了對海外體外診斷市場生產制造、物流配送、臨床支持、IT服務等本地平臺化能力的建設進度,海外中大樣本量客戶的滲透速度仍在持續加快,全年成功突破了超過100家海外第三方連鎖實驗室,并且通過血球業務線已經建立起來的技術創新和臨床價值等各方面的優勢,公司仍在不斷加深和海外第三方實驗室的合作關系。
新產業在機構調研中表示, 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積極響應國家集采。一方面公司通過持續增加研發投入,開發出更多滿足臨床需求的產品;2023年度公司完成16項化學發光免疫診斷試劑新產品及6項凝血試劑的國內注冊,豐富了公司在優生優育、傳染病、炎癥檢測、自免、心血管及心肌標志物的項目類別。同時,公司通過在原料研發及生產方面的改造升級,試劑關鍵原料研發及生產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展望2024年,新產業在機構調研中表示,預計2024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5.56%。 在國內市場,公司將繼續堅持大型機裝機策略,進一步提升大型機裝機比例,通過高速機型及流水線裝機帶動試劑銷售。公司2024年國內市場化學發光儀器裝機目標為2,000臺,合作流水線(賽默飛、日立)及自研的SATLARST8流水線合計裝機目標為100條。
在當前競爭環境下,新產業表示,將發揮四大研發平臺帶來的優勢,堅持圍繞醫療終端的診療需求,為客戶開發更多具備臨床意義的高附加值試劑品類,并憑借收入結構調整穩定毛利率;另一方面,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 公司亦積極通過磁球、抗原抗體等自研原料的規模化生產,降低試劑生產成本,化解價格下行壓力。
華東醫藥在機構調研中表示,公司創新藥研發重點布局腫瘤、內分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領域,建立了自主研發+合作引進創新藥研發模式和體系,致力于形成每年持續 PCC-IND-NDA/BLA 并有創新藥產品上市的良好發展態勢。
其表示,這四年來,公司的創新研發轉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 2024年 4 月,公司創新產品管線已超 60 項。公司已建成新靶點發現平臺、3藥物設計與合成平臺、AIDD 平臺、PROTAC 平臺、ADC 研發平臺等,旨在加速推進多個具有源頭創新性或差異化/迭代化開發價值的產品管線。特藥和未來藥物平臺聚焦于公司重點治療領域,積極探索細胞基因療法、核酸藥物和創新偶聯藥物等新型藥物分子形式的研發,為公司未來管線做好布局和支撐。在這幾大平臺的支持下,創新藥研發中心已累計獲得自主創新 PCC 分子 8 項,IND 獲批 14 項,NDA/BLA 產品 9 項(6 款自主/合作研發產品+3 款商業化產品)。
長春高新在機構調研中稱,公司持續布局具有競爭力和創新性的產品,涵蓋FirstinClass(FIC),BestinClass(BIC)等情況,努力提升公司產品布局和核心競爭力。 在研產品方面,公司注射用金納單抗、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產品上市申請相繼獲得受理。同時,小兒黃金顆粒、亮丙瑞林注射乳劑、金妥昔單抗注射液等產品及長效生長激素新適應癥等相關工作持續推進中。預計25年~26年公司相關產品將陸續獲批上市銷售。 同時,結合相關產品及適應癥申報及獲批預期,公司積極推進相應銷售團隊建設工作,確保相關產品獲批后可以快速推向市場。
愛博醫療對調研機構稱,公司充分利用旗下產品的技術優勢和學術推廣優勢來擴大產品影響力,提升在醫生、患者、消費者層面的認可度。公司目前的產能規劃與長期業務發展相匹配,能夠有效地利用和消化產能,提升核心產品配套服務能力,實現業務的協同發展。公司將依托前期開拓的渠道優勢、眼科學術優勢、品牌優勢等持續開展各領域產品的推廣工作。現階段,愛博煙臺生產基地已經投產并盈利,天眼醫藥和優你康擴產計劃正有序推進,預期今年將為公司業績做出貢獻。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