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抗抗體偶聯藥物(雙抗ADC)結合了“雙抗”和ADC藥物的優勢,已成為新藥研發的新風口。據悉,今年以來,國產雙抗ADC領域達成多項合作。【詳情】
AI技術在制藥領域應用廣泛,幾乎涵蓋了從藥物靶點發現到臨床試驗的全流程。AI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新藥研發的周期縮短、成本降低、成功率提升,因此近年來越來越多大型藥企進入AI制藥賽道布局。【詳情】
截至10月11日,10月以來,全國醫藥健康領域共有6家企業獲得投融資,包括成器智造、精美醫療、修實生物等藥企。
【詳情】
據統計,近5日(9月30日至10月11日),機構合計調研100家公司,其中有13家來自醫藥生物行業,包括白云石、同仁堂、衛信康、康希諾、海創藥業、康辰藥業、復星醫藥、健民集團、東亞藥業、華潤三九、海爾生物、九典制藥等。【詳情】
10月11日,減肥藥頭部公司禮來中國宣布將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用于其蘇州工廠的產能升級。此次擴產將用于擴大2型糖尿病和肥胖創新藥物的生產規模,以滿足中國患者需求,并支持未來管線產品的生產。【詳情】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顯示,10月12日,6款國產1類新藥注冊申請獲受理,來自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瀚森生物、豪森藥業、盟科藥業等。【詳情】
日前,上海醫藥公告稱,基于對研發項目未來市場價值、業務協同及后續開發投入等因素的評估,決定終止I020、B006、B007(非霍奇金淋巴瘤適應癥)、I008以及BCD-100(宮頸癌適應癥)這5個研發項目的臨床試驗及后續開發。【詳情】
對于藥企而言,藥品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一般有利于提升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10月11日,兩家藥企同日宣布藥品過評,分別是白云山和海南海藥。【詳情】
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市共有5款國產1類創新藥、3款進口創新藥、9款Ⅲ類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截至目前,上海獲批創新藥已超2023年,獲批創新醫療器械與去年持平。【詳情】
國內原料藥企業正加快拓展海外市場。10月11日晚間,國邦醫藥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全資子公司山東國邦收到了歐洲藥品質量管理局簽發的鹽酸多西環素原料藥CEP證書。【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