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企業新聞】近年來,隨著創新成為醫藥產業發展的主旋律,賽道上的藥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布局創新產品,并陸續進入收獲期。
據悉,石藥集團堅持創新,年研發投入約40億元,公司依托納米制劑藥物、mRNA、ADC等八大技術平臺,聚焦腫瘤、精神神經、心血管、免疫和呼吸、代謝及抗感染等六大領域,在研產品300余個。
根據公司近日發布的中期業績,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9.7億元,上年同期29.7億元;實現營收160.8億元,同比增長3%;研發費用達人民幣23.04億元(計入損益表中),同比增加22.3%,約占成藥業務收入的17.8%。
在持續的研發投入下,目前石藥集團約60個重點在研藥物已進入臨床或申報階段,其中8個已遞交上市申請,16個處于注冊臨床或即將遞交上市申請的階段。
集團預計,未來五年將有超100個藥品上市,包括逾40個創新藥及新型制劑藥物,以及逾60個仿制藥。
這些將面市的產品中,不少是具有全球專利且存在高市場價值的重磅產品,包括納米技術平臺研發的米托蒽醌脂質體、多西他賽白蛋白納米粒、西羅莫司白蛋白納米粒、順鉑聚合物膠束、紫杉醇白蛋白納米粒(速溶)。
其中,米托蒽醌是一種蒽醌類抗腫瘤藥,對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實體瘤均有效。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PLM60)是頭個獲批的米托蒽醌納米藥物,顯示出良好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在外周T細胞淋巴瘤顯示了一定的療效。并有研究數據顯示,含米托蒽醌脂質體方案在成人AML中顯示出一定的療效,安全可控。
多西他賽白蛋白納米粒采用創新的人血白蛋白包裹技術,將多西他賽納米粒輸送至患者體內,該技術可避免現時市場上多西他賽產品注射前的預先給藥、減少與注射有關的過敏反應以及提高患者依從性。在臨床前研究中,多西他賽(白蛋白結合型)在多種動物模型中顯示了安全性及對多種實體瘤增強的抗腫瘤療效。據悉,該產品初始的實體瘤適應癥包括胃癌及前列腺癌。集團將致力加快單藥使用及與PD-1靶向藥物聯合使用的臨床試驗。
順鉑是治療多種實體瘤的一線用藥,石藥集團以高分子嵌段共聚物作為載體,自主開發了順鉑膠束注射液,實現了多項獨特優點。臨床前研究結果顯示:與順鉑普通制劑相比,該產品給藥后在血液中長時間以膠束形式存在,延長了順鉑在血液中的循環時間;同等劑量下,在大鼠和比格犬上的毒性反應明顯減少,且安全窗更高。同時,在多種腫瘤動物模型中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作用。本次批準的臨床適應癥為晚期惡性實體瘤。
此外,石藥集團代謝領域的超長效GLP1-IgD/IgG4Fc融合蛋白、全球全新的CX43抑制及激活抗體;基于酶法偶聯的新型ADC及ISAC;基于新型不對稱結構的CD20/CD47等雙抗產品等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重磅藥也亮點頻現。
公司稱,這些新產品的上市將能支撐集團未來高質量增長。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