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因副作用較小、藥性更溫和,在體質較為敏感的兒童患者中被廣泛使用,市場規模龐大。近年來,隨著中藥激勵政策層出不窮,兒科中成藥也吸引了賽道上的藥企加速布局。【詳情】
截至8月7日收盤,A股醫藥股集體重挫,板塊大跌3%。對于醫藥反腐的影響,有業內人士認為,OTC藥品基本不受影響,而中藥、醫療器械以及創新藥或是“重災區”。【詳情】
隨著醫藥反腐敗風波的持續發酵,“帶金銷售”“銷售回扣”走上風口浪尖。根據相關數據顯示,A股醫藥板塊(中信成份)464家上市公司,2022年花費的銷售費用合計達3403億元,超過了歸母凈利潤總和。【詳情】
8月8日,中藥板塊拉升強勁,龍津藥業、精華制藥漲停。與此同時,中藥ETF強勢也上漲,漲幅超2%,中藥ETF盤中成交額達5254.73萬元,換手率2.54%。
【詳情】
瞄準萬億級預制菜市場,餐飲、種植、養殖等企業均試圖分一杯羹,而中藥+預制菜,正成為不少企業發力的新賽道。【詳情】
今年上半年醫療器械企業發展情況怎么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6日,至少已有10多家醫療器械企業披露2023年半年度業績,整體來看業績喜憂參半。【詳情】
從國內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上看,多重因素將持續推動中國本土企業加速技術創新,而未來在國內創新醫療產業的快速發展下國產替代進口將會成為大趨勢。【詳情】
上周(7月31-8月6日)等多家藥企公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其中實現營收、凈利潤均同比增長的企業有翔宇醫療、湯臣倍健、佛慈制藥、康辰藥業、艾德生物、藥明康德。而翔宇醫療凈利潤更是大漲169%。
【詳情】
未來藥機企業要想實現生物制藥裝備國產化,在該領域拿下更多市場份額,還需要圍繞生物藥的生產工藝及發展方向,繼續加速研發具有前瞻性及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詳情】
據預計,2023年-2027國內放射性藥物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達到21.4%,預計到2026年這一市場規模將超過百億。面對廣闊的市場,近年來,放射性藥物行業備受資本市場關注,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開始入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