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創新大潮下,哪些賽道更受藥企青睞呢?業內梳理后發現,這三類藥物在成立及市場需求推動下,更具市場潛力,也在不斷吸引藥企布局。【詳情】
近期資金也火速集結中藥板塊。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中藥ETF已連續5日獲資金凈流入超2000萬元。【詳情】
針對當前國內藥企發展特點,分析人士預測,未來本土藥企將有兩大發展方向:一是參與全球競爭的First-in-Class的企業加速國際化,引導中國生物醫藥的國際化發展及創新突破。【詳情】
在中藥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中成藥溶液劑近年來在中國零售藥店終端的市場規模也持續擴容,2022年突破200億元大關。2022年中成藥溶液劑在城市實體藥店銷售額增速超過20%。
【詳情】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以及制藥技術不斷提升,我國仿制藥質量水平實現飛速提升,行業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同時仿制藥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預計2023年中國仿制藥市場規模或達9349億元。【詳情】
其實2023年以來,國內醫藥行業的人才流動一直十分頻繁。7月3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聯席首席執行官陳玉卿向董事會申請辭職,自7月1日起不再擔任該職務。【詳情】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中藥行業發布中報預告的上市公司共25家,其中17家預喜(包括預增、略增、扭虧)。【詳情】
預計到2030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將達20萬億元,其中生物醫藥產業潛力有望達到8萬億元。據了解,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不少企業為了抓住機遇,正越加積極的在生物制藥領域做出戰略性布局。【詳情】
7月16日,湖北省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管理服務網發布《全國中成藥聯盟采購公告(第5號)》,該文件是對此前公布的《集采4號文件》文件和《全國中成藥采購聯盟集中帶量采購中選企業非報價代表品擬中選價格公示》的進一步補充。【詳情】
據業內統計,2018-2022年通過“18A”條款赴港IPO的生物藥企分別達5家、9家、14家、20家和8家。那么,這56家趕在景氣期上市的18A藥企,交出了怎樣的答卷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