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間,證監會發布《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的公告,業內認為這將有助于重塑投資者的信心。而在減持新規下,破發幅度較大的醫藥生物或存機會。【詳情】
醫藥包裝是醫藥工業的配套環節,在保護藥品安全、方便使用、提供藥品信息、防止濫用和誤用以及促進產品識別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詳情】
醫藥板塊存結構性機會,基金經理普遍樂觀看待醫藥板塊中長期前景。頭批醫藥主題基金半年報出爐,隱形重倉股浮出水面。【詳情】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在一系列政策助推下,已按下“快進鍵”。與此同時,部分制藥裝備企業在生物制藥領域也迎來了進一步發展。【詳情】
在生物制藥領域,一次性生物反應器主要用于抗體、疫苗和重組蛋白藥物等的生產,以及微生物發酵、藻類培養等。【詳情】
截至8月24日,包括太極集團、康恩貝、東阿阿膠、同仁堂、片仔癀等一大批中藥企業已發布半年度業績報告。根據報告,今年上半年,中藥板塊表現尤為亮眼。【詳情】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驅動和市場選擇下,“原料藥+制劑”一體化成為原料藥和仿制藥企業的重點布局方向和主流趨勢。在 “原料藥+制劑”一體化優勢持續擴大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多家藥企實現業績增長。【詳情】
從銷售費用來看,2023年已經披露半年報的139家藥企銷售費用共448億元,而2022年上半年為411億元,同比上漲9%。從凈利潤來看,2023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合計327億元。【詳情】
近年補氣補血類中成藥在中國零售藥店終端的市場規模穩步攀升,數據顯示,2022年超過120億元,同比增長7.11%。【詳情】
8月以來,華東醫藥、百濟神州、南微醫學、京新藥業、九洲藥業、普洛藥業等上市公司均有百余家機構調研。值得注意的是,在調研過程中,不少機構都十分關注藥企上半年業研發費用問題。【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