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預測,院內市場將以每年2%-3%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9年這一市場將達到16000億元,同時產品結構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其中創新藥將從2019的1000億元增長至8000億元。【詳情】
當前我國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網絡銷售整體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據估算,2022年,僅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網絡銷售額已達到2924億元,預計2023年將超過3500億元。【詳情】
上月,國家藥監局部署全國藥監系統啟動實施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全方位筑牢藥品安全底線。【詳情】
7月1日起,《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正式施行。據悉,《專門規定》在總則中強調中藥新藥研制應當注重體現中醫藥原創思維及整體觀,鼓勵運用傳統中藥研究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研究、開發中藥。【詳情】
近年來中國零售藥店終端化藥軟膏劑市場規模持續擴容,2021年這一市場突破50億元,2022年再創新高。2022年有13個產品銷售額超過1億元,包含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詳情】
近期以來,醫藥板塊明顯震蕩走低,而基金經理卻在醫藥板塊上動作頻頻。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越跌越買”的背后是否意味著回調了近兩年的醫藥板塊機會要來了呢?【詳情】
在業內看來,制藥企業正在積極擁抱數字化、智能化,提升整個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其智能化升級包括設備的自動化、工藝的數據化應用、全球供應鏈的智能化,乃至整個產供銷體系的數字化聯動等。【詳情】
在國家持續完善優化醫保藥品目錄管理,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好藥納入目錄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上市新藥將被加速納入醫保。【詳情】
有數據顯示,2022年有229個中成藥在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銷售過億,其中有171個呈正增長(136個漲幅超10%)。從銷售情況看,有9個品種年銷超10億元。【詳情】
有機構研報指出,在2023上半年國內疫情管控措施放開后診療和服務逐步復蘇,預計醫藥行業各板塊大部分將迎來強勢復蘇和估值修復,有望帶動整體醫藥板塊的行情。【詳情】